首页

黑冰女王免费调教视频区

时间:2024-07-09 00:55:03 作者: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浏览量:50287

  中新网文山7月8日电(记者 韩帅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同时拥有能源、矿产、生物等丰厚资源优势。记者近日在曲靖、文山等地看到,云南正发挥资源优势,将其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扎实有效推进资源经济发展。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巨大的翼片随风转动,将生生不息的风能持续转化为绿电。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省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创历史新高,达2085.6万千瓦,全省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接近90%,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约85%。

图为丘北县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风力发电机组正在运转。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充沛的绿色能源不断吸引绿色制造业落地。2019年,203万吨绿色铝项目落地文山州砚山县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一批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随之陆续落地。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引进铝产业及其配套企业19家,签约项目33个,计划投资425.36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546亿元。

  “砚山县一条‘绿色铝—铝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的全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中逐步成型,绿色铝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云南砚山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汪俊强表示。

图为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内展示的铝制品。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近年来,云南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加快打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新三样”快速崛起,2023年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1%。

  资源优势也在不断促进云南的技术创新。除绿色能源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全省已发现的157种矿产资源中,有82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31种储量居全国前三位。云南还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59%的物种资源,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数占全国一半以上,民族药资源达2000多种。

  “液态金属是一大类低熔点合金材料,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液态温区宽、导电性强、导热率高等特性。”在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馆中,工作人员介绍着液态金属骨科支具、液态金属智慧屏、3D手写笔等充满科技感的液态金属应用产品。

  2013年,科学家刘静、企业家杨应宝利用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合力在云南宣威打造液态金属谷产业集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企业现已拥有液态金属专利6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

  无独有偶,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利用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结合传统傣药产业与现代生物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功能型植物大健康产品。

图为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摄

  “目前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国家专利32余项。”工作人员郭瑾怡介绍,该公司还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

  记者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年来,云南围绕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5大优势资源,聚焦绿色能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1个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布局重点产业,引导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2023年,云南省资源经济实现增加值1.37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22年的44.4%提升至45.8%。2023年,全省资源经济实现总产值(营收)4.23万亿元,资源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5%,比202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深江铁路江门段首个连续梁开始浇筑

张亚勤简要总结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一是多模态、多尺度、跨模态的新智能;二是未来五年要在整个架构上有大的突破,追随尺度定律(Scaling Law),但未必是transformer模型结构;三是智能逐渐向“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PC”边缘侧延伸;四是可以实现定义任务、规划路径、自我升级、自我编码等的自主智能;五是信息式智能逐渐走向物理世界;六是大模型与生物体连结的生物智能。

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娃娃兵”

今天(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空军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高中强接受采访。

传承200余年“敛巧饭”北京怀柔出锅 邀市民欢庆元宵节

2017年9月至12月期间,张某某在经营实业公司、针织厂期间,在无实际业务往来的情况下,让针织厂为实业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2份,价税合计101万余元,其中税额14万余元,均已申报抵扣。

市场监管总局: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

傅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强化思想赋能、制度赋能、创意赋能、美学赋能、技术赋能,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是记录新时代、书写文明史,从海量中提炼能量,于速度中见深度,让渠道传大道,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的文化价值含量。二是向创新要动力,关注“从0到1”的垂直创新,更加重视“从1到N”的水平创新,以新技术赢得媒体发展“加速度”。三是用价值导向驾驭创新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注重在场采访,更加注重实地调研,更加注重对知识和信息的准确运用,坚决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四是以“网”为桥、以媒为介,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丰富对外传播产品形态,尽快在国际舆论场生成放大“中国声量”。

时政微观察丨瓣瓣同心处处新

对传统服饰的青睐值得欣喜,但这种青睐不能只流于形式,更要深入内在。比如,清代宫廷氅衣上的两只凤蝶,寓意喜相逢;传统服装上的一字扣,承载着古人对于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认知与对自然的尊重。读懂传统服饰背后这些“未尽的话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造物智慧、哲学内涵、艺术之美,才能真正品出传统服饰的文化味儿。如今,许多公共文化教育项目正是着眼于此。比如,中国丝绸博物馆连续多年举办传统服饰节,通过展览导览、专题讲座、汉服之夜等活动,创新阐释传统服饰文化之美。更多这方面的努力,将助力人们更好走进传统服饰的“百花园”,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奥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